地藏菩萨

6128 世界杯吧 | 2025-05-11 14:25:55

佛所咐囑

编辑

地藏菩薩亦稱地藏尊者。佛教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上卷、《地藏十輪經》等,皆說有地藏菩薩。此地藏曾在忉利天大會的眾生面前,受釋尊的咐囑,在釋尊入滅後至彌勒菩薩成佛之前的娑婆無佛世界擔任導師。依《地藏十輪經》第一卷:「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密藏」,而名地藏。處事堅毅不拔的態度,好比大地,以果敢的決斷力救濟三界六道的一切眾生,地獄不空,自己決不成佛的菩薩。又說地藏菩薩是已登十地果位的菩薩[16],為教化六道(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的眾生,而留在菩薩位[17]。

經典摘錄

编辑

尊敬比丘勿得呵毀

在家信眾,對於出家人,應該尊敬,不能呵毀。

清淨持戒的比丘,當然不得以世俗的非法來刑責。那些破戒無戒的,為什麼也不能以世俗的法或非法來刑責呢?這是有著深刻意義的。如

破戒惡行苾芻,雖於我法毘奈耶中,名為死屍,而有出家戒德餘勢。

——《十輪經》(卷三)

出家者雖破戒行,而諸有情睹其形相,應生十種殊勝思維,當獲無量功德寶聚: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忍、念出家、念遠離、念智慧、念宿植出離善根。

——《十輪經》(卷三)

依經文的意義是:

破戒苾芻(比丘),違背了毘那耶,猶如死屍(不可能現身修行證果),佛法大海,不能再容納他,所以應逐出僧團。但犯戒的惡行比丘,過去曾於出家僧團中受戒;雖然破戒,還有戒德餘勢。換言之,破戒比丘不是破壞一切戒善,還有些功德在呢!如曾盛過香料的盒子,拿去香料後,還留有香氣。破戒者因曾經受戒,所以還有些功德,還能令見者生起十種殊勝思維,增長福德。說到這裏,大家倒可以想想自己。現在雖學佛而或者程度已較高了,已受五戒或菩薩戒,但最初是怎樣信佛的?當然,有些是遇著大德法師而生起信心,皈依佛法;有些卻是幼年在家鄉時,見到平常的出家人,慢慢與佛法結緣而學佛;或者見到的是不成樣的出家人——破戒或無戒的,也許初見的印象不太好,但還是使你生起良好的觀念,知道有佛有法有僧,而種下現在學佛的種子。所以破廟中的佛像,或舊書堆裏的佛經,破戒的出家人,都能引起眾生對三寶的信心。這樣,破戒無戒的比丘,是能令人生起功德,增長殊勝思維的。如念三寶功德不可思議,念持戒、布施、忍辱功德,生起出家,遠離煩惱,想到尋求智慧,自己於過去生中的善根。所以若在出家人立場說,破戒惡行比丘,應逐出僧團;但在信眾方面說,還能令人增長功德,可作眾生福田。總結的說,能持戒的,固然理想,應加崇仰;破戒的,即使知道了,在家居士亦不能對他非法罵辱,或者拘禁,因為這是對僧團而造重罪的。地藏菩薩來五濁惡世,現出家相,充分表現了菩薩的慈悲度生精神,使大家知道剃除鬚髮,身披袈裟,於出家僧團中,是好是壞,還是出家人。當沒有逐出僧團,失掉出家身份以前,不予讚歎、供養、護持,是可以的,但卻不能於當面或背後,用手段對付罵辱。否則,對佛法起不良的影響,無形中造成破毀三寶的重罪。

偽大乘者不應親近

有些大乘學者,常公開宣揚他的大乘:說自己是大乘派;只有大乘經可聽,大乘法才可學;聲聞、獨覺乘都是小乘法,都不要修學。換言之,這是執大謗小。

一般人的想法,大乘比小乘好,那麼學大乘不學小乘,專弘大乘不弘小乘,又有什麼錯誤呢?這錯誤可大了!如

唱如是言,我是大乘,是大乘黨,唯樂聽習受持大乘,不樂聲聞,獨覺乘法。

——《十輪經》(卷六)

說者聽者,俱獲大罪,陷斷滅邊,墜顛狂想,執無因論。如是眾等所有過失,皆由未學聲聞乘法,獨覺乘法,先求聽習微妙甚深大乘正法。

——《十輪經》(卷六)

如有這種執大謗小的偏見,佛為大眾說,這是犯重罪的;聽這種人說法,也會犯重罪。主要的有三種過失:起斷滅見、起顛狂想、執無因論。

墮斷滅見,即落於空。聽說一切皆空,以為空掉因果緣起,於是把因果緣起,善惡報應,生死輪迴,都看作什麼都沒有。如起了這樣的斷滅見——空見,即使說心說性說悟,都不是真正的大乘法。

顛狂想:聽說人人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就好像自己是佛,狂妄顛倒得了不得!學大乘法的,容易走此邪道。這是離開聲聞、緣覺法而學大乘所起的過失。

無因論:大乘經中,或說因緣不可得,因緣無自性,但這並非沒有因緣。但有些學者,卻由此而落入自然無因的邪見。因果是佛法的宗要,非好好的信解不可。現在有些地方,好像佛法很盛,但很少談到三世因果,無形中佛法成了現生的道德學,修養法。這些變了質的,離根本佛法甚遠,都是偏向於大乘所引起的錯誤,也可以說這根本不成大乘法了。[18]

度化劫數

编辑

参见:佛教因果论

因《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阐述地藏菩萨舍身救母的意愿,此经也被称为佛经中的“孝经”[19]。

地藏菩薩救度眾生經過的時間長度,是一般人無法想象也不能理解的[20][21],佛陀在《地藏經》中作了這樣的描述:“譬如在三千個大千世界里,所有的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每一樣東西都當作一條恒河,每一條恒河中的每一粒沙都當作一個世界,每個世界里的每一粒微塵都當作一個劫數,在每一劫里所積聚的微塵,其中每一粒再當成一個劫數,地藏菩薩證得十地菩薩的果位以來,已經比上面所說數目的一千倍還要多,就不要再說地藏菩薩在修行聲聞和辟支佛時所經過的時間了。”[22]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釋迦牟尼佛告訴四天王:地藏菩薩以無數方便教化眾生[23]。

稱佛名號

编辑

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述,由於深知:“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24]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地藏菩薩欲利益眾生,演不思議事,於是在稱佛名號品列舉了一些佛名及其利益之事:如果听到無邊身如來名号,暂时生恭敬,就可以超越四十劫生死之罪;如果听到寶性如來的名称,一彈指頃發心歸依,就於無上道永不退轉;如果听到波頭摩勝如來名号,當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如果听到獅子吼如來名,一念歸依,當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如果听到拘留孫佛名,至心瞻禮,或復贊嘆,當於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如果听到毗婆尸佛名,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如果听到寶勝如來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如果听到寶相如來名,生恭敬心,不久當得阿羅漢果;如果听到袈裟幢如來名,超越一百大劫生死之罪;如果听到大通山王如來名,得遇恒河沙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還有凈月佛、山王佛、智勝佛、凈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等不可說佛[10],只要念得一个佛号的名號,功德就非常多了,何況多个法号呢。这些眾生,生時死時,自会得到大的益处,最终不会堕落到惡道中。[25]

十日誦經

编辑

参见:十日斋和斋戒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釋迦牟尼佛告訴普廣菩薩,如果在“十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三十日)中持斋、念佛、礼拜,就能远离疾病,衣食富足。[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