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表面来看,这些方法看似合理,但从长远来看,它们的成本高昂且风险很高。大量 IDC 研究表明:
陈旧的服务器维护成本很高,这主要源自于间接成本。而且陈旧的服务器可靠性较差,这对基础架构的服务质量有直接且消极的影响。
而且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无法弥补 IT 弹性问题,尤其是在底层服务器平台不可靠的情况下。
从长远来看,临时迁移到公有云的成本可能会更高。同时云服务还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这可能提高管理复杂度,特别是在部分基础架构采用本地部署的情况下。
因此,要充分衡量服务器的总价值,必须计算直接和间接的成本。直接成本我们很容易识别,但间接成本则不易辨别,而且可能会快速的积聚。性能不佳的服务器导致间接成本包括IT维护支出的增加、服务器停机时间的增加、员工效率降低以及客户满意度或留存率的下降。
因此,CIO和IT Manager需要将本地服务器基础架构的维护列为优先事务,特别是提高更换频率,以帮助优化其服务器性能。那么企业应该多久更换服务器呢?
02
来给延迟更换服务器算笔账
从历史上看,总拥有成本(TCO)一直是CIO和IT Manager重点考虑的因素,尤其是在当前预算紧缩的情况下,更需要利用总拥有成本来证明基础架构更换的合理性。
IDC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及时更换服务器能够获得财务效益。然而,这份调查报告中也可以看到,许多企业仍然不解并忽视及时更换服务器的好处,其中超过一半 (53%) 的受访者称,其更换节奏长达五年或更长时间(图 1)。
但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器在基础架构中的延用的时间越长,运营成本越高。在IDC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表示他们预计四年后的年度服务器运营成本比服务器更换后立即产生的预期运营成本高三倍。
平均而言,企业受访者表示,在服务器更换后(第 1-3 年),每台服务器的平均年运营成本为 7541 美元。随着服务器老化,受访者预测第 4-6 年的运营成本将达到 22511 美元的高位(上升 199%)。
在第3年之后,购买新的服务器比维护现有基础架构更经济实惠。花费在服务器运营成本上的每一美元都与购置新服务器的成本存在竞争关系。在服务器投入运营的第4年后仍然延用服务器的组织的运营支出高于购买新服务器的支出。对于运营预算特别紧张的企业来说,即使服务器基础架构规模仅为中等,这样的有形成本也会快速累积增加。
03
及时更换服务器有什么好处?
IDC 发现,企业可以通过及时升级服务器受益。由于较新的服务器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因此更可靠、更强大、更具弹性。这让更换服务器的组织更容易实现服务质量改进和业务收益。
1.服务质量提升
服务质量因素最终体现在企业对于其基础架构的依赖程度。服务质量越高,企业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可扩展性就越强。
企业表示,在及时升级服务器后,服务质量获得了显著提升,其中采用 4 年更换节奏的组织报告的收益最大(上图 3)。
2.业务因素
业务因素可以表明组织在实现内部和外部目标方面的成功程度,以及服务器基础架构对于这些目标的影响。
企业表示,在及时升级服务器后获得了显著的业务收益,其中采用四年或更长更换节奏的组织获得的收益最大(图 4)。
综上所述,更换节奏较慢(四年或更长)的企业所报告的服务器更换后服务质量和业务因素改善幅度较大。这造成许多组织误认为,应该以尽可能提高改善幅度为目标,因此更换节奏越慢越好。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服务器在基础架构中延用的时间越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大,这也是最终更换时获得更显著的积极影响的原因所在。在优化服务器性能时,提高更换周期频率会导致服务质量和业务因素改善的幅度较小;但更大的改善幅度表明,一旦服务器过了峰值运行期,企业的运营就会处于次优状态。
更换节奏超过四年的企业通常报告的资本和运营节约幅度更大,而非净现金流改善(图 5)。对于服务质量和业务因素的改进,这方面的关键并非追求更大幅度、更低频率的递增式成本改进,而是更小幅度、更为一致的递增式改进。更低频率但更大幅度的成本改进并未考虑到各种无形成本,比如员工生产力、计划外停机时间以及对业务产生的影响。这可能导致许多决策者误认为服务器使用的时间越长,它的成本就越低。
04
细微改进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IDC 的分析表明,与采用更长更换周期的企业相比,服务器更换频率更高的企业在每台服务器的总成本方面可以获得更多优势。
更具体地说,假设一家拥有1000名员工的公司在27台服务器上运行200个业务应用程序,那么与采用6年更换周期时相比,采用3年更换周期时,其服务器运营的总拥有成本将降低22%。图6展示了及时升级服务器可以带来的业务价值的快照。
对运营成本的影响
研究发现,如果企业不及时升级服务器,而且拖延时间超过最佳期限(目前被认为是4年或更短),累计运营成本会迅速增加。重要的是,成本并非线性增长,而是呈指数级增长:在服务器生命周期的第4-6年中,成本会显著增加,并且大大超过购买新服务器的初始成本。
对于每三年更换一次服务器的组织来说,每台服务器的年度运营成本平均为47551 美元(图7)。对于更新频率超过六年的企业,每台服务器的年度运营成本会增加到 61206美元。两类组织的初始年度运营成本差距是6100美元,在第6年末时差距会拉大到1.4万美元。如果不及时升级服务器,组织最终不仅会招致更高的成本,还会导致其业务面临更大的风险。IDC 发现,如果企业组织拖延到第6年才进行升级,那么平均报告的计划外停机时间要高出162%。
及时更换服务器的优势也会影响到营收。对企业的研究表明,平均16%的服务器停机时间就会造成每次事件高达25万美元的收入损失。与更换周期为6年以上的受访者相比,更换周期为3年的组织经历的停机时间和遭受的收入损失约为前者的一半。在具有27台服务器的建模环境中,更少的停机时间能让企业组织每年多获得1300万美元的收入。
对IT员工生产力的影响
IDC发现,及时升级服务器每年可为典型企业节省多达3299个小时的IT员工工时。这样的时间节省来自于在部署、运行和支持陈旧服务器基础架构方面省下的时间。
对总成本收益的影响
服务器的购买和维护成本高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优采购和更换周期可以带来成本节约。
及时的服务器升级可以降低短期/中期运营成本和长期资本支出,从而让企业组织从中受益。每3年更换一次服务器基础架构的企业组织表示,其服务器基础架构相关成本降低了36%、三年运营成本降低了16%。对于这些受访者来说,较短的更换节奏使其数据中心相关资本支出减少了22%,第一年与数据中心相关的运营支出减少24%,随后几年的数据中心运营支出减少25%。
综合考虑到所有直接和间接成本,3年期更换周期带来的成本节约要超过6年更换周期所获得的成本节约。平均而言,对于拥有1000名员工、在27台服务器上运行200 个业务应用程序的组织来说,如果在6年内更换全部服务器两次(而非一次),则可以多省下222万美元的成本(图 10)。
04
总结:多久更换服务器更合适?
维护现代化的服务器基础架构正成为大多数行业中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终端用户的期望不断上升,他们希望IT像电力一样无处不在。意外中断和停机会对收入和客户满意度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企业需要一种现代化服务器基础架构。
虽然,对于企业来说,保持规律性的更新周期并非总是那么容易。成本通常是主要的挑战,因为升级服务器需要资本支出,而这涉及到预算分配。在多个 IT 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也很有挑战性。调度所需的资源往往涉及从其他项目抽调人员。这些难题可能导致升级延误和对于是否升级犹豫不决。
但是,尽管有这么多挑战,主动维护现代化服务器基础架构还是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
总体而言,服务器基础架构中的复杂度会降低,因为 IT 组织能够减少传统硬件、工具和流程的数量。服务器保持最新状态能够让 IT 员工充分利用增强的管理工具来提高效率,并优化系统来改善应用程序性能。更换服务器可确保根据当前的应用程序要求量身定制基础架构。在业务需求变化时,应用程序需求也会随之变化。如果能主动在最优时机更换每台服务器,IT 就可以更好地充分提升其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并降低成本。
最后,如果非常要给服务器一个最佳的更新的时间,那么4年或者更短也许是一个最适合的方式。当然,这个并不是一个硬性标准,还是要跟企业的IT运营业务有很大关系,但依然不建议太长时间,否则会带来一系列“蝴蝶效应”,反而得不偿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金靴_足球小子世界杯 - ffajy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