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时万一统帅带兵投降怎么办?项羽、韩信和宋太祖告诉我们答案

7924 世界杯哥斯达黎加 | 2025-07-29 07:01:25

王翦自污保身

第三,军队内部制约因素众多。投降敌军不是统帅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军队内部还有其他将领。统帅想要投降,必须取得大多数将领的一致同意才能实现得了。秦末巨鹿之战前,赵军主力被王离的长城军团包围,危在旦夕。楚军统帅宋义领兵前来营救,却畏惧秦军是虎狼之师,犹豫不决,不敢主动挑战。眼看赵军已经无法抵挡秦军的进攻, 当时的副将项羽忍无可忍,矫诏袭杀了宋义,夺得了楚军指挥权。我们可以看到,宋义还没有打算投降,只是因为惧怕敌人,就被底下人干掉了。

项羽诛杀宋义

因此,作为一个统帅,贸然提出投降敌人的打算,其风险是非常大的,说不定自己就会被手下人杀掉。此外,有的皇帝对统帅不放心,往往还在部队中安插了所谓的“监军”。这些人不直接指挥军事,但是在军队中拥有极大的权力,因为他们代表皇帝,统帅作出的重大决定,都要经过他们同意才行。有的皇帝直接把自己的亲信太监派出去当部队的监军,这些人对统帅形成了极大的制约。宋代、明代这种情况都很多。

宦官监军

第四,投降敌人得不偿失。统帅往往都是在国内地位非常高的武将。他们都渴望通过战胜敌人、建功立业来获取更大的功名,得到皇帝的认可和赏赐。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梦中都想着领兵出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见建功立业是所有有抱负的将军的毕生追求。如果贸然地投降了敌人,不仅留下千古骂名。而敌方又会给自己当多大的官呢?难道还会比自己目前所得到的利益更大吗?因此从利益角度考虑,投降敌人真的非常划不来。

当然,如果军队打了败仗,处于走投无路的状态,统帅是有可能率领残兵败将投降的。不过,此时由于已经打了败仗,投降不投降已经不重要了。另外,历史上还有的统帅抱有更大的野心,意图拥兵自重,甚至自己想篡位当皇帝,这种情况又另当别论了。比如讲宋太祖赵匡胤,在领兵出征辽国的时候,被手下的将领黄袍加身,后来领兵返回京城,自己就当了皇帝。这种情况历史上也是有,但不是很多。前提条件就是,此时的统帅在军队中享有极大的权力和个人威信,可以以一人之力指挥全军。皇帝实际上处于被架空的状态,才有可能实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